• 郑州
您的位置: 法律包 > 热点 > 详情

哪种情况构成肇事逃逸

来源: 问法 2023-04-28 18:36:15

一、哪种情况构成肇事逃逸

1.明知发生交通肇事,交通肇事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;

2.交通肇事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,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;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3.交通肇事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,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,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;

4.交通肇事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,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;

5.交通肇事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,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、假地址、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;

6.交通肇事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;

7.交通肇事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肇事,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肇事的;

8.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,交通肇事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,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。

二、肇事逃逸怎么处理

肇事逃逸的情况要分情况讨论。从民事责任上来说,单纯的肇事逃逸,交警应当认定肇事司机承担全部事故责任;从刑事责任上来说,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,构成交通肇事罪。

当构成了交通肇事罪,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;因逃逸致一人死亡的,可以在七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。

三、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

1.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。

法律快车提醒您,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,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。

2.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,逃避法律的追究。

实践中,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“逃避法律追究”,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,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,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,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,接受法律的处理。显然,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,因此,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,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,做到不枉不纵。

3.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,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。

标签:
温馨提示:

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,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,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,保障合法权益,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说明情况,解决您的实际问题。 立即在线咨询 >

相关知识推荐
操作
分享
15037178970

公众服务

法制网公众号

快速找律师 / 免费咨询

查法律知识 / 查看解答 / 随时追问

律师服务(工作日8:30-18:00 ,非工作日请QQ留言)

律师加盟

律师营销服务

在线客服:

加盟热线:

律师营销诊断

营销分析 / 回复咨询

案件接洽 / 合作加盟

法律包,中国知名的 法律咨询网站,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在线 免费法律咨询服务。
CopyRight@2003-2023 falvbao.cc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权所有
皖ICP备2022009963号-41
违法和不良信息联系邮箱:39 60 29 14 2 @qq.com